薊門決策74期
  主題:中國的邊疆治理——歷史與現實
  時間:2014年6月18日晚上6:30
  地點:中國政法大學(學院路校區)科研樓B209
  主持:何兵
  主持:各位同學,各位嘉賓,大家晚上好!歡迎大家光臨薊門決策第75期“中國的邊疆治理:歷史與現實”。薊門決策論壇是中國政法大學公共決策研究中心和新浪網、《南方都市報》、《縣市瞭望》雜誌共同推出的一個關於公共政策研討的論壇。今天的主講嘉賓是社科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的邢廣程主任。 點評嘉賓:第一位是社科院西南邊疆室主任孫宏年教;第二位是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教授我關凱;第三位是《中國邊疆適額研究》主編李大龍老師。第四位是北京大學世界史研究院副教授昝滔;第五位是社科院海洋問題專家王曉鵬;第六位是社科院歷史學博士呂文利先生,大家歡迎!
  下麵我先作下背景介紹:我國的邊疆,面積廣大,資源豐富,民族眾多,人口結構複雜,戰略地位重要,生態安全形勢嚴峻,對整個國家的發展、穩定和安全具有重要的影響。如果邊疆亂了,要統一是不可能的。
  在秦王朝時期,就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將疆域劃分為若干個郡縣並由中央委派官員進行統治,即所謂的郡縣制。兩漢時期(圖),以中原為中心的傳統統治區域明確區別的"四夷"確定為王朝國家的邊緣性區域,“內諸夏而外夷狄”。唐王朝時期,將“先王封疆”確定為核心區,將“四夷”確定為邊疆,那時候明確了全面的邊疆觀念的同時,以宏大的視野審視內地與邊疆、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係,將邊疆防禦體系與邊疆民族地區的設置結合起來,獨創了羈縻府州制度。同時,設立安撫、征討並重的都護府,這在唐朝詩歌里有很多反映。清朝時期,完成了對邊疆地區的統一,對邊疆地區行使主權(唐朝也行使主權),進行有效的管轄,(清朝版圖比明朝大),清朝對我們的土地擴張起到很大的作用。辛亥革命以後,以國家邊界來劃定邊疆的邊疆觀,逐步取代了把邊疆看作王朝國家統治範圍的邊緣地帶和夷狄之地的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邊疆架構也被置於一個前所未有的國家體系中,現在有自治區等。
  但隨著中國的發展和壯大越來越突出,大家都知道釣魚島問題,還有南海等問題,面對一系列的挑戰,我國傳統的邊疆治理結構將如何重構與轉型,才能構建起現代型的邊疆治理結構?下麵我們有請主講嘉賓,大家歡迎!
  邢廣程:尊敬的何老師、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何老師給我打電話說要討論一下邊疆問題,我遲疑了一下,但後來覺邊疆問題是我們應該討論的,所以就選了“中國邊疆治理—歷史與現實”,作為一個開放性的命題,下麵講講我的觀點。
  確切地說我不是邊疆問題的專家,但我的團隊對邊疆問題很有研究。下麵我講幾個觀點,邊疆治理是從歷史到現實,是一個時間維度,即古代邊疆問題、近代邊疆問題、現代邊疆問題、包括當代的邊疆問題,四個時間維度,研究邊疆問題,主要從中國的“三邊”來講:一是中國的邊疆問題,二是中國的邊界問題,三是中國的周邊環境。說到邊疆本身要從三個支點來說:中國邊疆的安全問題、中國邊疆的穩定問題、中國邊疆的發展問題。所以我把的觀點先向大家展示一下。
  第一,中國是一個不善於開疆拓土的國家。中國的和平發展戰略被世界廣泛誤讀,似乎中國就是一個擴張性的國家,其實不然。翻開中國的歷史,尤其是疆土歷史,能非常明顯地發現,不是這樣的。大家看這個圖就知道了,人家(俄羅斯)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開疆拓土的國家,俄國從一個莫斯科國發展到跨歐亞美三洲的大國,後來可能是因俄羅斯領土太多,經營不過來,就把阿拉斯加很便宜地賣給美國,現在俄羅斯比較後悔,但當時不知道阿拉斯加下麵有什麼東西。所以,邊疆不能光看國土,還要看國土下麵東西。再看圖,這是我們偉大的中國長城(圖),這是俄羅斯的克裡姆林宮(圖)。我一直在思考,我們的長城在古代,修的不僅僅美麗,而且,還有戰略防禦功能和軍事功能。但克裡姆林宮不是,俄羅斯比較大的城市都有克林姆素,它的意思就是城堡,根據我的理解,長城是戰略功能,克林姆林是戰略推進的堡壘。
  從世界眼光來看,俄羅斯在歷史上是最善於開疆拓土的國家,英帝國是日不落帝國,也是最善於海洋擴張的國家。美國是當今最能控制全球的國家。所以,我們經常說“守土有責”,基本上是“守”,但俄羅斯、美國、英國,甚至日本都要開疆拓土,這也是民族歷史上的傳統思維。
  對於中原王朝來說,最危險的方向是來自北方和西北方。這個圖非常有意思,這是西漢(圖),這是西域。大家看北有匈奴,南有羌,我們控制的是河西走廊,是一個非常狹窄的戰略通道和西域相聯繫。河西走廊戰略通道不得了,使得中原和西域有戰略上的聯繫。
  現在我們談絲綢之路經濟帶。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目的不是游山玩水,鑿穿絲綢之路,聯合西域這些國家打匈奴,戰略目的非常明顯:斷匈奴的後路,緩解匈奴從北方對西漢構成戰略危險。這個目的沒有達到,卻意外地開拓了絲綢之路。目前為止,對河西走廊的戰略位置,我們研究的不是很透。
  看北宋,北宋王朝所面臨的壓力來自於北部和西部。南宋更是如此。所以,在歷史上,這個位置很重要。另外是明朝,明朝和以前的朝代不大一樣的是,海洋和陸地都面臨著戰略壓力。古代中國,中原王朝兩次陷入滅頂之災都是來自北部方向,一個是元朝滅了宋朝,一個是滿族南下建立了清朝。元滅宋,清滅了明。現在看是內部的事情,但從中原王朝視角看,可以看到當時北部的壓力很大。
  第三,中國半推的大模樣。唐朝是中原王朝將其版圖拓展最大的王朝,我們的西部幾乎包括了現在東亞大部分。五個朝代給中國古代版圖提供了大模樣:秦、漢、唐、元、清。
  歷史上中原王朝和北部的游牧民族、少數民族在政權上發生過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戰爭,最著名的詩句:“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所以,農耕文明對於游牧民族來說有巨大的衝擊力。
  第四,古代中國邊疆的經濟文化的拓展。這個我就不展開了,前面都是講中國古代邊疆的疆域安全問題,從中國王朝視角看,北部的少數民族對中原構成威脅。漢代的羅馬帝國時期離我們很遠,構不成威脅。俄羅斯9世紀才形成的,那時候還沒有俄羅斯。所以,域外不構成威脅。
  古代的邊疆經濟發展很重要。秦漢開始到明清時期,中國古代通過絲綢之路和中亞地區、歐洲建立了比較密切的商貿往來。中國的茶葉、絲綢以及其他商品通過“絲綢之路”向歐洲運送,歐洲的產品也運到中國來。我們現在種的很多植物,包括黃瓜、胡蘿蔔都是從西域,甚至更遠的地方傳來的。從邊疆角度看,古代中國的區域還是比較開放的。
  從文化角度來看,拿唐玄奘為例,我認為唐玄奘比較走運,雖說是取經,但卻因文化交流,後人給他寫了《西游記》,所以,名氣比較大。這裡我要提醒大家,不應該忘記法顯這個人,當時,他從陸上的“絲綢之路”出發,途經印度、斯裡蘭卡,後又從海上“絲綢之路”回來,兜了一圈,因為運氣不好,沒有人給他寫書,所以沒有名氣。從這三張圖片可以看出(圖),中國古代經濟和文化從邊疆角度來看,輸入和輸出比較明顯。
  剛纔從安全穩定和發展邊疆,講了中國古代的邊疆狀況,因時間關係,我想說的是,中國古代從秦漢到清朝,對邊疆治理都有一套方法,如漢朝時期,我們就實行了一種都護府統治。唐朝也是。清朝入主中原後,也有自己的一套治理方式,如在我國東北地區、新疆都實行將軍治理方式,包括現在看到的蒙古、西藏地區建立的體制,所以,在邊疆治理方面,從漢朝到清朝都有一套完整地治理邊疆的戰略、策略和規範制度。這裡就不多講了。
  古代中國邊疆關係是由一個中主國和旁邊附屬國之間構成的關係,即中藩之間的關係,通常所說的“三邊”,指邊疆、邊界(古代邊界問題不是現代意義上的邊界問題)、周邊。
  回顧歷史,從近代到現代,僅僅一兩百年,中國曆史上受衝擊最大的不僅是邊疆,還有陸疆和海疆。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編輯:SN17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m54omjqc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