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京華借款時報記者孟凡澤
  □東森房屋獨克宗古城大火追蹤
  11日當天凌晨,一場持續10餘小時的大火席卷了獨克宗古城數百棟房屋,百餘商戶貨品毀於一旦,省級文保單位、當地歷史最久遠的阿布老屋被拆除。火災前一周,政府部門出於防震考慮,曾要求住戶用鐵絲網和長釘加固木質屋頂,導致有的房屋因無法及時拆下屋頂而被燒毀。據古城消防蓄水池巡查人員介紹,當天撲救固態硬碟兩小時後,池中的水就用光了。
  防火之爭
  政製冰機出租府為防震要求加固屋頂
  雲南香格裡拉縣獨克宗餐飲連鎖總部設備古城是中國保存最完好、最大的藏民群居性建築群,有1300年建城歷史,超過半世紀的老屋比比皆是。
  房屋保持著古老的建法:用一圈木頭圍起牆體,再在木頭外糊上泥土;房頂用整根的木材搭建,鋪上泥土,上覆木瓦。長長的木瓦支出房檐,防雨又美觀。
  施女士的家在古城北門街,是祖上傳下來的老宅,幾年前租給外地人經營客棧,此次大火未殃及到她家的房屋。
  “雖然房屋是土木結構,房頂容易起火,但可以解決。”施女士說,當地原住民都知道,房屋起火後首要任務是掀去鄰屋的房頂,防止火勢蔓延。1981年,古鎮一個小賣部起火,很快全城百姓聚來,長隊從起火點連到數百米外的水井旁。一盆盆井水,經每個人的雙手,傳到起火點旁邊的房屋。“起火點的房屋肯定是保不住了,但肯定防止了火勢的蔓延。”
  57歲的居民張先生回憶,自他能記事起古城共發生了6次火災,前5此都被有效遏制,“當時沒有消防器材,就是大家排隊用水盆滅火。”
  火災發生前一周,政府部門為加固房屋防震,要求每戶用鐵絲網固定住房頂,並用10餘釐米長的螞蟥釘固定。“我父親是老木匠,知道如果固定住,發生火災後,很難控制局面。”施女士說,父親堅決不同意這麼做,便去找居委會的領導,對方說是上級安排的,不讓百姓提意見。施女士就知道就有一戶因為釘了鐵絲網房頂掀不開而被燒毀。
  古城管委會楊主任介紹,加固房屋是由鎮政府安排的,具體多少房屋不清楚。
  滅火之辯
  拒絕居民自救消防管道缺水
  古城冬季盛行南風,火災發生前三天,古城颳起北風,風很大。
  “這風不是好事,可千萬別起火。”老居民都認為,刮北風不是好兆頭,居委會工作人員應該提醒商戶。而此次起火點如意客棧的經營者恰恰來自上海。
  “起火當晚風勢很大,而且方向不定。”施女士說,火災當天凌晨,火勢順著風先往東側鋪開,後來風向轉變,火勢又朝西北方燒去。
  11日凌晨1點多,來自雲南大理的白族商戶王鋒偉聽到起火的喊聲後,起身奔向起火點倉房街的如意客棧,並沿路敲門喊醒了其他商戶。來到火場附近時,一輛消防車正在滅火。他和幾十名鄰居端著裝滿水的水盆,被消防人員攔了下來。“為了保護我們安全,但我們是真著急。”
  57歲的居民張先生認為,消防部門在救火的問題上“不一定比我們更有經驗”。
  與此同時,端著水盆卻不能參與救火的民眾發現,消防栓沒水。
  迪慶州消防支隊支隊長陳天昌也承認沒水,因為閥門關著。當地冬夜氣溫零下十幾度,怕水管凍爆。
  獨克宗古城管委會楊主任卻說,消防栓里有水。她說,2002年古城改造之初,便通電通水修路,併在每一條新修好的街道上設立消防栓。古城共有6000米道路,消防管道鋪設了7000多米,消防栓安裝了128個。消防栓里的水來自山上的蓄水池。容量上千立方米,水不會結冰,有專人巡查。“每個消防栓都有防凍措施,也不會冰凍。”她說。
  對於為何火災發生時有消防栓內出不來水,楊主任回答說,不排除有個別消防栓被凍住。
  在古城南側的百雞寺山上,巡查監測蓄水池的呂姓工作人員介紹說,池內蓄水1200立方米,火災前是滿的,但事發前水池閘門開沒開他不清楚。蓄水池建立兩年多,從山上到城裡有70米落差,消防水管壓力不存在問題。火災發生當晚,蓄水池裡的水用了兩小時後就光了。蓄水池的水來自山下一個容量40立方米的補水池,不間斷向山上的蓄水池泵水。火災發生後,古城斷電,補水池啟用應急電路最後一次向蓄水池供水。由於自來水廠沒有應急電路,補水池無法繼續補水。消防栓水用盡後,消防員只能四處找水。
  文保之困
  為做隔離帶老屋被爆破拆除
  據迪慶州文化局副局長蒲向紅介紹,11日的火災造成古城40%的文物損壞。其中,被燒毀的文保單位和老民居有6家,包括一家州級保護文物和5家縣級不可移動文物;被拆除的受損文物包括省級保護文物“阿布老屋”和縣級不可移動文物“楊氏鋪子”。
  阿布老屋是古城內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最悠久的建築,屋內一個神龕的扣板上有刻於375年前的銘文。大火燒了7小時後,危及阿布老屋,消防部門將其拆除製造隔火安全帶,“老屋被推平,但大部分材料得到了保護。”蒲向紅稱,搶救出最為珍貴的文物就是刻有銘文的神龕扣板。
  蒲向紅說,大火燃燒時,看著一座座文物被破壞,很痛心。消防部門用炸葯和滅火彈拆除房屋製造隔火安全帶的做法,讓他很無奈。
  蒲向紅還糾正說,此前媒體報道所提燒毀的大量唐卡和香爐等,只能算工藝品,是否能稱得上文物,需要看唐卡年限和繪畫者的名氣等因素。
  迪慶州文物管理所所長李鋼說:“這次古城的火災讓人非常痛心,但這也提了個醒,在古城開發利用方面,古城傳統文化、生存空間的保護應該引起足夠重視。在古城保護、恢復重建方面,除了現代消防設施的建設,關鍵還有傳統居住理念的繼承。”
  商家之惑
  90餘鶴慶商戶明天在哪裡
  獨克宗古城管委會楊主任介紹,在2013年8月以前,針對手工業店鋪,當地均給予免稅措施。古城沿街幾乎所有店鋪都被外來商戶租用,用作經營工藝品店、客棧、酒吧和咖啡館等。
  據瞭解,古城的商戶中除少數來自上海、北京、廣州和浙江外,大部分來自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
  據鶴慶商會統計,在古城開商鋪的90多戶鶴慶人,在這次火災中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一億元。
  寸秀剛是進古城的第三個商戶,前兩名都來自大理鶴慶。此前,寸秀剛在香格裡拉縣城做銀器和藏傳佛教手工藝製品。2003年8月,寸秀剛在建塘鎮副鎮長的勸說下,讓其媳婦在古城開辦一個銀器專賣手工店。鎮政府承諾,除店內銷售手工藝品不收稅,房屋免租金三年半。從當年8月到年底,儘管游客不多,但由於商鋪不多,他賺到了錢。2003年底,商鋪數量迅速增加至四五十家,但游客增加不多,商鋪開始虧本。
  近年來,原本每年只收幾百元的臨街房屋,租金逐漸漲至上萬元。在2006年底前,古城的商戶基本成型。隨著香格裡拉名聲日隆,古城商戶們的經營情況從2008年底逐漸扭虧為盈。
  5年的好光景,葬送在一場大火中。鶴慶商會秘書長寸維善說,老鄉們現在都住在政府安置的酒店,吃的都是別人救濟的,“我們的明天呢,在哪裡?”  (原標題:古城起火後消防水兩小時用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m54omjqc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